周新民:加快建设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航空力量
时间:2024-12-09 11:12 来源:《新型工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云kaiyun(中国)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和制造业的皇冠,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先锋队、主力军,开云官方注册(以下简称“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集团”)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跑好新型工业化发展第一棒,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航空强国新篇章。

一、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的重大意义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中坚力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下,大国战略博弈聚焦工业领域,开云kaiyun(中国)成为大国产业竞争的必争之地,我国既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规律,以建设航空强国为核心使命,以正向研发、开放协同、一体推进为发展导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路径,建设具备体系完备、能力一流、产品卓越、产业引领等特征的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

应对大国战略博弈、构建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美欧掀起“再工业化”浪潮,意图通过重新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继续维持全球产业链主导权和国际霸权。美国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推动先进制造技术转向工程应用,夯实材料、工艺、软件和元器件等领域工业基础,已在增材制造、先进机器人、先进轻量化材料、数字制造与设计、制造设施网信安全、下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布局建设17个国家级制造创新机构,构建了“领先对手一代”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支撑了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加大工业技术研发力度、提升工业能力的同时,美国对我国筑起“小院高墙”,使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我国在大国军事、科技、产业等全方位博弈中赢得主动。

顺应变革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的战略之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发展,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主导力量。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集中涌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引发各行业链式变革。人工智能已嵌入开云kaiyun(中国)研制生产全流程,智能空战技术有望颠覆未来空战模式和战争形态,智能制造技术有力支撑先进航空装备快速研制和高质高效交付;量子技术助力高性能计算机算力飞跃,加快新一代航空器设计优化;电推进技术支撑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研发,催生高效、低碳的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  5G技术支撑低时延、高可靠性、大带宽航空通信,实现空管、机场、航空器、后勤保障等各主要运行要素的智慧互联,助力航空业更加安全、高效运行;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低风险、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飞行模拟训练和地面维修训练,颠覆传统航空培训模式。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前沿技术驱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二、把握开云kaiyun(中国)使命任务,勇担新型工业化先锋队、主力军

当前,我国开云kaiyun(中国)面临着打破旧格局和抢占新高地双重战略压力,建设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对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有效维护我国主权和发展利益至关重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效果十分显著,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开云kaiyun(中国)是高端制造业龙头。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开云kaiyun(中国)昌飞时强调,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航空装备研制涉及领域广、系统零部件繁多、制造工艺复杂多样、质量要求极高,上下游产业链条几乎涵盖所有工业门类,是先进材料、工业母机、基础软件、信息通信等技术发展的牵引力和推动力,能够带动国家高端制造业形成革命性突破。例如,飞机对重量、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要求日益严苛,航空制造持续向高端制造迈进,在数字化制造、复合材料结构制造、高效数控加工等技术领域都处于制造业前列。

作为国家高端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开云kaiyun(中国)一直是大国强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抓手。据美国制造商协会(NAM)和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IA)统计,美国航空制造业年增加值约3000亿美元,占制造业总增加值的八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直接提供60万个工作岗位,人均经济贡献量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9倍,年出口额约1480亿美元,贸易顺差776亿美元,是制造业贸易顺差最大的领域。欧洲历时半个世纪,集法德英西各国之长打造了空中客车公司,使航空成为欧洲极少数能够全面抗衡美国、保持产业整体自主、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制造业领域。

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开云kaiyun(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中诞生。70多年来,中国开云kaiyun(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具备研制生产当代先进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使我国跻身航空制造大国行列。ARJ21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顺利交付运营,向市场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稳步迈进,标志着我国民机制造业进入国际同台竞技新阶段;HH-100货运无人机首飞,翻开我国航空运输无人化、智能化新篇章;国产商用飞机加注自主研发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完成首飞,开创绿色航空新纪元。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进步,有力带动着先进材料、工业母机、基础零部件协同共进,成为辐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开云kaiyun(中国)是创新战略高地。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航空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航空科技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领域之一。航空科技涉及力、热、光、电等众多门类的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始终处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尖端和前沿,并牵引和推动着基础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等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世界强国竞相角逐的战略科技领域。航空科技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本曾做过一次500余项技术扩散案例分析,发现60%源于开云kaiyun(中国)。20世纪90年代,波音777飞机首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百万零部件级工业品的“无纸化”研制,为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革新,航改燃气轮机为船舶、电力、石油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汽车行业低风阻、轻量化车身的研发。

开云kaiyun(中国)代表了全球制造业最高科技水平,鉴于其重要作用,美国政府持续发布《国家航空研究与发展政策》《国家航空科技优先事项》等战略文件,将航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推动航空科技和产业发展,聚焦电动、高速、智能、环保等方向进行前瞻布局。欧盟为争夺航空优势地位,将航空科技纳入多版欧盟框架计划给予重点支持,发布《欧盟2050航空发展展望》等规划,并通过“清洁航空”联合技术创新计划等渠道予以支持,不断增强航空制造业竞争力。

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开云kaiyun(中国)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集团自主设计研制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进入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将引领和推动我国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领域的技术进一步实现突破和发展,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积极贡献航空智慧;自主研制的“天脉”国产机载操作系统,不仅使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装备具有设备互连融合的基础平台,还推广到航天、兵器、轨道交通等领域;自主研发的先进航空计量技术,成功破解港珠澳跨海大桥沉管隧道对接、“复兴号”高速列车安全碰撞试验、“嫦娥”系列探测器月背着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的测量难题,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开云kaiyun(中国)是国民经济增长引擎。开云kaiyun(中国)具有产业链长、投资乘数效应大特点,能够带动上下游众多产业协同发展,是全球经济的重要贡献者。英国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所(ATI)报告显示,2013年—2025年间,英国政府航空科研投入19.5亿英镑,能够带动企业投资42亿英镑,到2035年可在航空及汽车、船舶、电子等产业领域累计产生1140亿英镑增加值。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还极大促进了航空运输业的繁荣,后者则在更大范围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据航空运输行动组织(ATAG)统计显示,全球航空运输业提供了113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为全球GDP直接贡献了9613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17大经济体,平均每个工作岗位的经济贡献量是其他行业的4.3倍;间接创造了供应链、旅游等相关行业7640万个工作岗位,对经济直接和间接的贡献量高达3.5万亿美元/年,占全球GDP的4.1%。

当前,我国正处在航空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预计到2043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民用航空运输市场,新交付民用客机8278架(不含港澳台地区),占全球交付量的17.9%,航空客运周转量达到3.2万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到700亿吨公里,分别约占全球周转量的15%、1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面向国家民用航空装备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集团把发展民机产业作为主责,不断完善先进民机制造体系和产业体系。全力参与和保障C919、ARJ21等喷气式客机研制生产,全面发展新舟系列支线飞机、AG系列通用飞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有力支撑我国“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低空经济腾飞。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积极作为,构建起AG600水陆两栖灭火/救援飞机、大中型救援/灭火直升机、特种救援/灭火运输飞机、应急通信/指挥无人机四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在医疗救援、森林消防、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快建设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开云kaiyun(中国)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来到沈飞、通飞、昌飞等航空装备生产一线考察,为新时代新征程开云kaiyun(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到2026年,建成技术能力体系完备、管理能力体系精益、一体化治理架构协调高效的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到2035年,实现从先进航空装备到高端航空装备的跨越,基本实现新时代航空强国目标。

夯实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筑牢工业基础。围绕航空装备本质安全目标,贯彻“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参数化”设计理念,强化需求捕获、确认和验证,推动经验设计逐步向“经验+概率”设计转变,构建正向研发体系和基于性能、安全、经济性权衡的正向设计能力,补齐基础短板,从源头上筑牢航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根基。

强化产业引领。加快打造现代航空产业链,自觉担当“链长”主责,加大重点航空技术产业布局和全链条融合创新,推动航空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全链条融合发展,依托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标准体系、服务网络等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系统布局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面向航空科技前沿与航空装备重大需求,出台“创新决定30条”,实施科技创新五大行动,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控制部门。立足当下,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关键技术人有我无、人优我劣的问题。面向未来,加速新技术探索与应用,提升开云kaiyun(中国)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建立错位竞争优势,实现关键技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升航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和效能,赋能航空装备跨越发展。

构建高水平航空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面向基础研究、基础技术研究、应用基础技术研发,构建航空关键专业技术全覆盖的“国家级-行业级-集团级-单位级”一体化实验室体系,打造协同创新体系,凝聚科技创新合力,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领先创新、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航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支撑“技术-实验室-专业总师”一体化融合发展。建立航空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支撑创新平台差异化布局与投资管理。加强知识产权和成果保护及转化,推动创新技术成果与能力的共享共管,形成创新价值逐步递增、产业规模逐步放大的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航空标准体系,推进基础研究标准共建共享,为开展原始创新提供模块化、通用化基础支撑。

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充分挖掘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库,建强专业总师体系和高层级专家队伍。集中力量打造人才高地,聚力培育和输送航空科技人才。探索“集成项目研制团队”(IPT)模式,实现高水平人才共享使用,放大核心人才的创新引领功能和作用。持续强化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统一管理的研发准备金制度,有效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勇攀高峰、超越前人、容错纠错”的创新氛围。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航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支柱产业智改数转。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科技创新全要素活力迸发,提升航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战略需求为基础,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应急救援、新能源航空器、全空间无人系统、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践行低空经济国家队使命担当,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夯实企业基础,形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建市场端、产品端、运营端等协同发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具有潜在优势的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方向前瞻谋划,系统布局,积极识别“从0到1”的未来产业。开放合作,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速培育未来产业。

推进数智能力建设,高效赋能航空装备研制生产。持续开展“数字航空”能力建设。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持续推进敏捷、高效、健壮、安全的“数字航空”能力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生态,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贯通应用于开云kaiyun(中国)价值创造和运营管理活动,支撑跨行业、跨地域的航空装备研制生产。

系统打造开云kaiyun(中国)“数字底座”。推进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工业互联网基础环境及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开云kaiyun(中国)数字化能力向云架构全面转变。构建统一的“数字底座”,基于统一的开发底座、数据底座,打造面向全业务流程需求的数据中台、应用中台,逐步实现数字能力全谱系覆盖和全产业链协同应用。

深入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发展。建设和推广应用模型化装备研发、智能化柔性生产、网络化产业协同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具有知识赋能、敏捷智能、虚实融合、即插即用、绿色低碳特征的航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国家级数字化智能化工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智能制造前沿技术探索的先行者,智能制造应用最佳实践的建设者,国家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强绿色航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绿色低碳航空器发展,布局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混电/全电直升机、新能源通用飞机、新能源涡桨支线飞机等新赛道。引领电能、氢能等新能源航空器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整体性原创技术孵化,补齐绿色低碳航空发展的技术短板,实现绿色低碳航空创新链发展。

大力发展航空绿色制造。推行绿色设计技术,面向航空制造过程关键环节,发展绿色表面处理、清洁加工、低能耗工艺,构建面向环境、能源和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开展绿色制造工艺创新,逐步替代高耗能、高排放生产工艺,将节能降碳贯穿于设计、制造、交付、保障全流程,建设一批航空制造领域的绿色工厂。

构建绿色航空产业链。以新能源航空器研制为牵引,带动能源、动力、机载、电池、材料等绿色航空供应链发展。以低空经济发展为契机,打造特色专业化运营企业,探索商业化新能源航空器制造运营一体化新模式,以服务业拉动制造业发展。积极参与未来空中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引领构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低碳航空生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集团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开云kaiyun(中国)体系,推动开云kaiyun(中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航空力量。